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师第一课》读后感2500字

时间:2021-01-12 12:41:2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师第一课》读后感2500字

  “梦”是理想、是希望,所谓“梦想成真”;“山”是丰碑,是名山事业。“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我们希望通过点点滴滴的辛勤积累,能矗起教育的高山;希望有志于教育的专家、学着嫩鼓荡起教育改革的风雨。“梦山书系”力图集教育研究之菁华,成就教育的名山事业之梦。

《教师第一课》读后感2500字

  这本书出自福建教育出版社“梦山书系”,打开书,扉页的这段话首先吸引了我。单说这文字和气势,就让我无比欢喜,就像是遇见旧识般欣喜不已。于是带着这种好感,怀着一种期盼,我对这本书进行了细致的阅读。

  虽然到今天仍然没有读完,但,我感慨颇多,有话要说。

  主编朱永新给的序言叫“只要一本书就能使我们飞翔”,指出本书能提供解决现实生活里种种问题的“药方”,说它是“通俗易懂的小书”。我想,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因为直接操作,遇到的现实难题多,往往没有方向,正苦于没有良药医治问题,这本书就是这味药,这个好!同样身为琐事缠身的一线教师,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攻读高深的理论,而它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小书”,这是极好的!

  阅读第一章《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以《论语》、《礼记大学》开篇,我足足读了五遍之多,而且是出声朗读。不禁感慨经典不老、思想深邃、琅琅上口、百读不厌,每次读都因环境、机遇、心态的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共鸣和思考。

  我想,“至善”是教育的最低要求,同时也是最高境界。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育怎样的人?培育善良的人是根本,只有善良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而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对于个人而言,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幸福的人,他们能体会到幸福,会创造幸福,而幸福往往栖息在善良者的身上,因为幸福的感受来源于内心的满足和快乐,心性纯良更容易获得满足和快乐。

  古今文人常常励志“修身、治国、平天下”,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它之前的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明白,然后才会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会诚实。意念诚实,内心才会端正而无邪念。内心端正,然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才会整顿好。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才会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推而广之,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明确的以递进方式告知我们怎样才能取得成功,怎样才能获得成就。而练习到教育,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从最基础抓起,带领学生逐层取得进步,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小就教学生立志,高远的志向是前行的动力。

  像孔子一样做教师。

  注定我们今生无法做像孔子一样的教师,因为他老人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至少我们可以像孔子一样做教师。这是我们应该确立的职业信仰。

  先谈信任。

  显然,如今的社会缺乏信任,重建信任,也应该成为肩负民族使命的教师的己任。教学生信任,首先要自己先懂得信任。相信社会真善美、相信自己能做好、相信学生求上进。就像我们常说的,应该让自己阳光一些,再阳光一些。更多的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绝不向假恶丑低头。同时要把这种阳光传递给学生,给学生正能量,言传身教让学生积极向上。教师肩负的民族使命感要求我们必须阳光。

  面对个别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谎言,作为教师,我实在是哭笑不得,久而久之,难免对他失去信任,但我又时刻提醒自己,孩子还小,三四年级正是撒谎的年纪,这时候不纠正长大了再也没有机会了,这关系着每个学生甚至是家庭的幸福,我有责任抓住这个教育时机,教育他们。时光不等人,教育没有回头路,谨慎为之,尽力为之。

  再说教育观。

  孔子的教育观我最有感触、最赞同的莫过于两点:1、有教无类;2、德育为先。

  我不赞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说法,我认为应该是“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学生都可以教育,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决定了他们的可塑造型,但能教育到什么程度,关键还是取决于他们性格的走向。作为外因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为之,争取让自己的教育在每一个孩子身上看到效果,无论从孩子的言行举止还是谈吐修养,都能体现出教育的痕迹,希望这种痕迹是教育者的荣耀而不是污点。

  德育先于智育,重于智育,从古至今,一辈一辈人用实践检验着这个真理,无数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如今,我们仍做的不够。自从教育部提倡素质教育开始,中国的教育便大规模的钻进了形式、套路的怪圈,素质教育提的`及时、响亮,但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怎么实施,我想需要我们教育者深入思考、谨慎为之。

  师德的核心是大爱。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四章重点强调了师爱。其中,给我最大帮助的莫过于第二节“在真爱中一起行走”,第二点“爱需要智慧”。其中阐述的“惩戒机智”让我茅塞顿开。

  惩戒机智,师爱,没有惩戒是不完整的,惩戒过度则又是扭曲的。如何把握度?如何找到恰当的方式方法,邵统亮老师认为,惩戒教育的机智体现为代偿惩戒、自然惩戒、反省惩戒和处分性惩戒等四种方式。

  读完这些内容,对照自己,我有些沾沾自喜,因为我最常用的惩戒方式被冠以名称便是“自然惩戒”、“反省惩戒”,我没有超纲,暗自幸庆。回想自己的惩戒方式,“反省惩戒”几乎每次都效果明显,学生改变大,记忆深刻。“自然惩戒”没有能坚持跟踪关注,所以最后常常不了了之,能在其身上产生效果的学生只是极个别。看样子这种惩戒不太适合年龄小的学生,因为他们遗忘的本领实在太强,但这似乎也正是这个年纪孩子的可爱之处。

  “代偿惩戒”有时候也会用到,想不起具体事例,但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小孩子尤为管用,所以以后在教育教学中可以相机使用。“处分式惩戒”度太难把握,对自己情绪把控要求比较高,所以易冲动的人慎用。

  这章内容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解决了心中的困惑,对处于一线教学的教师来说实用性强。我读得较为仔细,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取长补短,在对自己肯定与否定中学习取经,并实践应用。相信这本书能给我极好的指导。

  书就是老师,它虽心有千言万语却从不强行言语,只待你静心阅读领悟,它也从不强行灌输,只待你自取自用。做老师,就做书一样的老师,敦厚儒雅、博学厚重、轻声细语、不怒自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愈渊博愈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