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年级语文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课程教学反

时间:2021-02-13 10:23:03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七年级语文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课程教学反

  一、教学依据

七年级语文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课程教学反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现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小说以女孩小英子的视角,表现了社会时局的变化,家庭的变迁。本文表现的就是爸爸虽然去世了,但英子在爸爸的爱中长大了。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事,是最平凡的事,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但作者却能让人们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人和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用质朴、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语言拨动读者的心弦。

  《爸爸的花儿落了》最大的写作特色表现在别致生动的插叙上。文章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穿插往事,但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这样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又由礼堂的钟声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韩主任开始讲话了,学生们也唱起了骊歌,又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写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展开,有现实又回忆,用现实引出回忆,教学时要注意引领学生理清行文思路和文章情节。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特色还表现在双线并行的结构和处处有伏笔的写作手法上。文章一是以花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同时花也成了爸爸的象征。二是毕业典礼的进行。“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张百栋语)。文章行文含蓄,没有正面写爸爸病危、濒死,但文中多处作了暗示,沉郁的氛围和丧父的伤痛一直笼罩着全文。

  学习这篇小说,应引导学生透过英子的形象,感受爸爸的深沉含蓄的爱的教育,培养面对困难时要“闯练,闯练”,不能养成懒惰的习惯等品质。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师要创设情境,优化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整体到局部,从故事情节到人物形象再到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感知、感受、感悟。弘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教师还应让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生活,联系自身,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简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领悟标题的双关含;把握行文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

  过程和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感知文章的内容,感受文章的写作特色,学习插叙手法在记叙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中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还要让学生在读中认识到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使自己真正的成熟起来。

  (二)教法与学法:

  《爸爸的花儿落了》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语言感人流畅,教师应采用激趣,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多种方式,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情境教学法:在分析人物时创设情境,可以较好地扣住教材特点,引导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兴趣。

  2、讨论分析法:课堂的学习既是个体的学习,又是团体的学习,讨论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活动,既有个体的思维,又有思维的碰撞、磨合,是合作学习的体现。

  3、质疑探究法: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看到成功的记录,获得一种成就感。

  (三)、教学流程

  (一)学习预案:

  1、学生课前通过书籍、互联网查找关于《城南旧事》这部小说的内容。

  2、查找林海音的有关知识,了解林海音的语言风格。

  3、朗读课文,查字典,疏通生字词。

  (二)导入:

  播放音乐《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这首李叔同1908年谱词的《骊歌》,出自由林海音《城南旧事》改编的同名电影而广为人知,这首歌含有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爸爸的花儿落了》,在这里英子的爸爸也去世了,她的童年也该结束了,十三岁的她在经历了许多多人生世事后,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的成长历程。

  (三)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1、快速默读,思考:a找出哪是现实的,哪是回忆的事。

  b、“花儿”在文中起说明作用?

  c、文中爸爸是怎样一个人?

  2、复述故事。

  3、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及情节结构。

  (四)创设情境,探究人物。

  1、我认为这是一个的爸爸,并说说理由。

  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2、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3、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说给大家听听。

  4、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

  英子的长大主要表现为——学习非常用功,被选做代表为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从六年前的那一次后从不迟到。硬着头皮完成了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这件事。闻说爸爸去世而处乱不惊从容面对……

  5、以“英子,你真是好样的,”打头,说一句(段)话。

  (五)回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让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风格特色,探讨后明确:语言质朴淡雅,蕴含真情;

  再让学生找出文中暗示爸爸病危的语句,读一读,体会语言中透漏出的淡淡的忧伤,表现人物含蓄而又深沉的情感。

  (六)拓展延伸:(任选其中一题)

  1、“严师出高徒”“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与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一致,对文中父亲“打我”这些从严的教育方法,你是否赞同,说说你的看法。

  2、以“爸爸,我想对您说……”为题,对文中的爸爸或对自己的爸爸说几句话。

  (七)小结:1、学习了本文,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学习了这篇小说,归纳一下我们对小说中的人物应该如何分析?

  三、精彩教学段落实录。

  1、师:文中的爸爸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大屏幕投影:爸爸是一个的人)

  生1:严厉,爸爸用鸡毛掸子打“我”。

  生2:有爱心。爸爸让“我”寄钱给陈叔叔。

  生3:爸爸爱花。

  生:爸爸告诉“我”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对待生活,我们要学会勇敢。要像雏鹰学飞一样经受困难的挑战,才能翱翔于天空。

  (大屏幕依次出现:严在外爱在中;爱花;重情义)

  2、师:同学们,你能找出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爸爸爱花吗?读课文把它划出来。

  生1:第一段有,“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

  生2:18页有。“如果秋天来了,爸爸还要买那样多的菊花,----”“爸爸是多么喜欢花”。

  生3:“他回家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生4:“陈家的伯伯对爸爸说:“老林,你这样喜欢花,所以你太太生了一堆女儿!””

  生5:“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

  生6:还有,课文结尾写到:“爸爸的花儿落了。”

  3、师:爸爸这么爱花,那么文中的花仅仅是指夹竹桃吗?

  生:不是。爸爸身体好时,花也旺,爸爸身体不好时,花却“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

  4、师:嗯,回答得好!掌声鼓励!谁能说一下课文标题的'内涵吗?可以讨论再做回答。

  生1:标题是说爸爸的夹竹桃花散落了。

  生2:和爸爸去世有关。

  师:有道理。文章标题明指夹竹桃花散落了,还象征爱花的爸爸去世了,这是一语双关的用法。作者用双关语表达了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大屏幕投影显示:花不仅指夹竹桃,还暗示爸爸去世了。)

  5、文章没有直说爸爸生病和去世,但我们却能明确地感知到,你能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语句吗?

  生1:课文21页厨子老高对“我”说:“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过去,你爸爸已经----”

  生2:“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

  生3:课文17页,“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

  生4:课文第二段写到,“爸爸病到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生5:课文14页,“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是大了,是不是?”

  生6:课文20页,毕业典礼一结束,“我”就急着往家赶,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生:------

  师:同学们找得很准确。课文中还有一处伏笔,写父亲去世带给“我”无尽的伤痛。把课文翻到20页,“他们在玩沙子,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这里以花来比喻父亲,把即将失去父亲的心理伤痛写得淋漓尽致。

  师:其实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事情。看出殡时,最让人心痛的是声音嘶哑,呜咽啼哭几乎不出声的,反而让人心酸落泪,因为这是痛彻心脾的伤痛。

  师小结:文章从衣襟上的一朵夹竹桃花引起对爸爸的回忆,在经历丧父之后,终于体会到自己的长大。文章情感哀婉,感人至深。

  四、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读、讨论、交流,多媒体的辅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爱”的教育,让学生理解父母,从而回报父母,培养学生[此文转于]良好习惯和优秀的品质。

  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去感受父亲的教育,体会父爱的深沉与含蓄。尤其是更换角色,从父亲的角度把握他打英子之后的心理,更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课堂实践来看,这一设计较为成功。

  不足之处:本节课的课容量较大,涉及到这篇小说的各个环节:情节感知、探究人物、赏析语言,各个方面都想处理,所以情感上难以深入。课堂上出现的突发问题,处理起来不够灵活;对主题的挖掘上烘托、渲染得不够。这些都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