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山公倒载的诗词典故

时间:2023-04-21 14:06:51 丽敏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山公倒载的诗词典故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典故吧,典故的来源大致有三个。第一,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民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个地名等。还记得都学过哪些典故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公倒载的诗词典故,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山公倒载的诗词典故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 ·任诞》:“山季伦 (简) 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英 (暮) 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箸白接篱。举手问葛强,何如并州儿?’高阳池在襄阳,强是其爱将,并州人也。”注引 《襄阳记》 曰 : “汉侍中习郁于岘(xian) 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燕名处也。山简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曰:‘此是我高阳池也!’襄阳小儿歌之。” 《晋书· 山简传》: 山简镇襄阳,“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 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茗艼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 举鞭向葛强, 何如并州儿?’强家在并州,简爱将也。”

  释义用法

  晋山简镇守襄阳时,嗜酒游乐,每饮辄醉,倒戴着头巾,倒载而归。后指醉酒豪放,不拘礼仪或饮宴风流。

  用典形式

  【习池】 唐· 杜甫:“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父吟。”宋·苏辙:“岘首重寻碑坠泪,习池还指客横鞭。”

  【山公回】 唐·岑参:“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山公醉】 唐·李白:“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宋·苏轼:“应成庾信吟枯柳,谁记山公醉夕阳。”

  【山翁醉】 宋·张炎:“山翁翻笑如泥醉,笑生平,无此狂逸。”

  【山简马】 唐 ·杜甫:“池要山简马,月净庾公楼。”

  【山简兴】 唐 ·李益:“时追山简兴,本自习家流。”

  【山简醉】 宋·苏轼:“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习家池】 唐·陈子昂:“此时高宴所,讵减习家池。”唐 ·李白:“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宋·张元干:“老去尚堪苏子印,兴来须到习家池。”

  【习池饮】 金 ·高宪:“着人何处在? 倦客若为留。习池饮。庞陂钓,鹿门游。”

  【白接】 唐 ·杜甫:“醉把青荷叶, 狂遗白接。”宋 ·陆游:“红尘冠盖真堪怕,还我平生白接”

  【呼葛强】 清 ·王士禛:“与君并坐但鼓瑟,醉倒聊复呼葛强。”

  【倒接】 唐 ·岑参:“细管杂清丝, 千杯倒接。”唐 · 白居 易:“山简醉高阳,唯闻倒接。”

  【高阳兴】 唐·白居易:“上客新从左辅回,高阳兴助洛阳才。”

  【高阳池】 北周 ·庾信:“不如饮酒高阳池, 日暮归时倒接。”唐·李白:“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高阳侣】 唐·刘禹锡:“自羞不是高阳侣,一夜星星骑马回。”明 ·李攀龙:“浊醪谁是高阳侣,遥夜穷愁白发生。”

  【接斜】 北周 ·庚信:“非是高阳路, 莫畏接斜。”

  【葛强池】 清·朱彝尊:“凿井便为王粲宅,行歌随处葛强池。”

  【醉习园】 宋·苏轼:“儿童拍手闹黄昏,应笑山公醉习园。”

  【山公倒载】 唐·白居易:“山公倒载无妨学,范蠡扁舟未要追。”宋·苏轼:“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金·元好问:“山公倒载群儿笑,焦遂高谈四座惊。”

  【山公高致】 清 ·樊增祥:“凝伫,把山公高致,写入淡烟轻素。”

  【山公酩酊】 唐·李白:“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

  【山阳倒载】 南朝梁 ·沈君攸:“山阳倒载非难得,宜城醇酝促须斟。”

  【山翁倒载】 宋·陈师道:“为呼阿武扶头起,拟与山翁倒载回。”

  【山简骑马】 唐·张祜:“每逢山简能骑马,长羡王弘不卖鱼。”

  【载酒山简】 元·杨维桢:“浣花 杜陵锦宫里,载酒山简高阳池。”

  【载酒习池】 清·黄景仁:“借问襄阳旧风俗,可容载酒习池过。”

  【倒著接】 宋·苏轼:“山头落日侧金盘, 倒著接搔白首。”

  【留醉山翁】 唐·王维:“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高阳俦侣】 宋·周邦彦:“旗亭换酒,付与高阳俦侣。”

  【高阳倒载】 宋·宋祁:“芳辰物物皆堪爱,并作高阳倒载媒。”

  【接倒著】 宋·苏辙:“醉归不用怕山公, 马上接先倒著。”金 ·元好问:“接倒著容山简,老屋高眠称陆云。”

  【接颠倒】 宋·范成大:“忘却下楼扶我谁, 接颠倒酒沾衣。”

  【葛强亲近】 唐·杜甫:“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醉倒山翁】 宋·周邦彦:“凭高眺远, 正玉液新, 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并州一葛强】 宋·苏轼:“举鞭拍手笑山简,只有并州一葛强。”

  【欢于到习家】 唐·李商隐:“兴欲倾燕馆,欢于到习家。”

  【樽前着葛强】 宋·陈师道:“风流一代今山简,有底樽前着葛强。”

  原文

  定风波·昨夜山公倒载归

  昨夜山公倒载归。儿童应笑醉如泥。试与扶头浑未醒。休问。梦魂犹在葛家溪。

  千古醉乡来往路。知处。温柔东畔白云西。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刘伶元自有贤妻。

  赏析

  题记很清楚,妻子曾经劝他不要喝醉了,醉了伤身体。但是他还是在葛家溪喝得酩酊大醉。醉得被人拖了回来。人是醉了,心还是醒的,所以待酒醒来,起床后,看见窗纸上,到处是他写的感激妻子的话。这就暗示了:他的醉,有不得不醉的道理。不过,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这阕词的题记还有多种。

  此词邓广铭先生编于公元1186年(淳熙十三年),是时稼轩47岁,因王蔺弹劾,从右文殿修撰、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落职隐居于上饶,已是第五个年头了。夫人从他的身体出发,然而他又不能够不醉。他的身体本就不是他的,如果于国无用,他无从爱惜。然而妻子毕竟是值得感激的,这就是他的题记。书于壁,是说明自己不得已,又不得不已。家事、国事,这是难以处理的矛盾。书于壁恐怕也会是白白的“书”了的。

  词写得酒气拂拂,醉乡何处有温柔,蕴含满腔的无奈。

  首两句叙事有趣。他醉得像一滩泥,被人放在车上倒着拖了回来。也许用的是乡间的板车,而拖他的就是热心的乡亲。所以他们的孩子也跟着在车子四周拍起手来笑。——一幅非常有趣的醉汉童戏图。

  到家了,扶他下车子。把他头扶了起来,一放手就又歪了下去;任人怎么搬弄,他就是不醒。这一醉,也实在是不浅。但尽管他写的是如此的明白晓畅,读者仍然感到他的话中有弦外之音。这里至少有这么两层意思:

  一、“浑未醒”,是笑自己一向于世事糊涂。这三字,当一字一泪。不可草草读过;

  二、如此颓唐,醉而尚懂得书窗,是知其不可醉而醉,他那拂逆贤妻之心的忍心又是多么的苦。

  读到这里读者不得不要发问:为什么呢?稼轩似乎知道读者的心情,如是他说:“休问”,醉态可掬;然而这醉中的清醒,也正因为饱含辛酸,正是一言难尽。他不仅不正面的回答问题,反而加深一句:“梦魂犹在葛家溪”。言外之意是说:我为什么不醉?就算你把我的人拖回来了,这只不过是我的躯壳;我的知觉却仍然清醒地留在葛家溪哩。

  人回了,而精神却留在别处。这至少又有两层意思:

  一、写出了他和葛家溪乡民们的感情:朝廷不要他了,而人民却喜欢他。朝廷不爱国了,而人民是爱国的,所以他和人民的精神一致,所以这心是拖不开的。

  二、葛家溪乃昔铸剑名师欧冶子铸剑之处。这正如陆游的“铁马金戈入梦来”一样,如果事实不能,他也要在梦中在欧冶子那里为国家铸剑。回来无所是事,那么不如在梦里铸剑的为好。至少有一半在梦中是可以施展才能的。

  他就是要通过这样的画面让人去想:他为什么要醉得这么深:通过这样的话,让人去思索,为什么他的人可以拉了回来,而心却拉不走!

  下阕“欲觅醉乡今古路”正是承上句而来,过渡得似断实连,有如回答。妙在他把“醉乡”称之为“今古路”,在他看来,古今所有的失意人,都会走向醉乡。欲觅,就清楚地点明了上阕之所以烂醉如泥,也不过是走古人的老路而已。他如今也已找到了,就是温柔乡的东畔,白云的西边——那傍山而隐居的家嘛。不知他是否彻底的醒了,仍然回到了现实。而主战派到了这种地步,一个被战乱分割的国家,其前途也就可想而知了。

  口里说“知处”,似乎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地方,可以真个地“吾老是乡矣”。其实他心里放不下的还是国,他愈说得淡,愈显得无所谓,恰恰是显得愈放不下它。否则,何需要说。“醉乡有梦宜频到”,正是因为国效力之路断了之故。“今古路”,不是说历史是面镜子,为什么还要一代代的走下去?为什么这条路是这么的难以走到尽头啊!

  最妙的是后面这一段:“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刘伶元自有贤妻。”睡了一夜之后,酒也醒了,起得床来,看到房间里到处“题遍”了字,不知是些什么名堂,似乎这以前是没有的——昨夜的失态,早已忘记了。

  这醉墨涂鸦画的是些什么呢?这阕词的题记有说是“窗间有题字令戒饮者”,有的说“家人有痛饮之戒”。但词既说是“起向绿窗高处看”,“绿窗”一般指的是闺房。因此这“窗间有题字令戒饮者”,一定不会是外人,跑到他妻子的闺房乱画。那这个“家人”当是妻子。但,当自己的丈夫醉得不省人事时,妻子不尽心侍候,反到窗上题遍一些戒饮的字,若不是夫妻决裂,也是失态,所以这样说不近人情。此篇又题为“家人有痛饮之戒,故题于壁”,则似乎题的是这阕词。则已喝醉了,何“元自”之有?这些题记大约都是后人加上去的,所以如此的不一致。按稼轩的词意,当是他酒醉后起来一看:呵呀!原来这到处题遍的竟是自己醉中的牢骚话。一定是他的妻子为他作了些修饰掩盖,所以他看了才这一阵激动,“刘伶元自有贤妻!”自己虽无酒德,却有一个好妻子为之掩饰。这样解,则他的妻子就丰富了。是以不如去其题记,而迳以词解为好。

  这一阕词,写尽了山村之乐,朋友之情,夫妻之爱,以及那么多的天真的孩子们。表露写得极其快乐自然,然而骨子里所衬起的却是伤痛。这并不是什么醉于酒,只是将自己的心用苦水泡了起来罢了。

  诗有浅而深,艳而悲者。稼轩这阕词,就达到了这种境界。

【山公倒载的诗词典故】相关文章:

汗牛充栋的诗词典故03-13

凫短鹤长的诗词典故04-30

沐猴而冠诗词典故11-05

焚琴煮鹤的诗词典故04-30

暴露的诗词典故04-30

载酒问字的诗词典故04-30

甑尘釜鱼的诗词典故04-30

积毁销骨诗词典故11-05

焚骨扬灰诗词典故04-30